進入新世紀以來,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土開始關注當代漢語寫作的世界性意義,談論中國文學如何融人世界的話題。在新世紀第一個十年即將結束,我們的經濟得到很大發(fā)展的時候,提倡文學要有一種世界眼光,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。
時代發(fā)展需要文學有世界眼光
現(xiàn)代科技和市場經濟的發(fā)展,使世界已經進入了一個全球化的時代。環(huán)視我們的周圍,無論是物質基礎的變化,還是社會核心語匯的運用,“全球化”都在裹挾著我們進入一個全新的天地,展示出巨大的時代張力。這種變化,無論從直觀感受還是思想理論上,都促使我們的文學需要有一種全新的認識,要有一種世界的眼光。
其實,早在19世紀初期,德國偉大詩人歌德在對愛克曼的談話中就曾預見:“世界文學的時代已快來臨了。”這正是一種超越了國界、族界、文化淵源的“世界文學”視野。此后,革命導師馬克思和恩格斯在《共產黨宣言》中更是從物質基礎與禮會根源等層面,對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以及“世界文學”的出現(xiàn)作了極為精辟的闡述: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,使—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……舊的、靠本國產品來滿足的需要,被新的、要靠極其遙遠的國家和地帶的產品來滿足的需要所代替了。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(tài),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。物質的生產是如此,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。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。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,于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,革命導師的這種歷史性洞見,是極有眼光的淪斷。近代世界的發(fā)展,以及當今世界正在發(fā)生的變化,無不證明這種預見與論斷的科學和偉大。
文學發(fā)展的歷史經驗也證明,每一次文學創(chuàng)新時代的到來,每一次文學的大發(fā)展和大繁榮,無不與那個時代文學開放的態(tài)度和眼光緊密相關?;厮萸昵埃拼姼璧姆笔?,自然有前代詩歌藝術經驗積淀的因素;但唐王朝開放的社會氛圍,吸納外來民族文化的時代氣息,詩人們豪邁進取的心胸和氣度,共同促成了詩國高潮的出現(xiàn)?;叵氚倌昵?,山科學民主為時代新聲的“五四”新文化運動,就是在西學東漸的大背景下轟轟烈烈開展起來的。那些學貫中西的前輩作家、學人們,無不受到外來思想的影響和沖擊,具有一種開放的視野和胸懷,抱定一種洗心革面、敢為風氣之先的精神狀態(tài)。在他們的不懈追求和努力下,中國幾千年的文言寫作轉變?yōu)榘自拰懽?,古老的傳統(tǒng)文學轉變?yōu)楝F(xiàn)代的新文學,為中國文學史增添了光輝的新篇章。再看當下,我國歷史上有哪個時代能像今天這樣開放,能像今天這樣有條件去接觸世界、融人世界?30年持續(xù)地改革開放,使中國的國際影響不斷擴大,世界越來越多的目光關注著中國的發(fā)展,世界渴望了解中國,中國文學也必然要向世界敞開胸懷,中國的作家有責任以世界的眼光去創(chuàng)出新績,以更多更好的文學讀本形式,讓現(xiàn)代化的中國形象越來越多地出現(xiàn)在世界各地的讀者面前。
時代變革為文學發(fā)展提供新的空間
按照馬克思主義的文藝觀念,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,社會生活是文學得以產生和發(fā)展的源頭和動力。什么樣的時代,就會產生什么樣的文學。全球化的時代張力,能不斷為今天的文學發(fā)展提供新的空間。
比如,,就物質生產的方式而言,跨國集團對全球市場的開拓,已經把不同國家、不同地域的消費者塑造成了同類,穿同樣的名牌衣服,使用同樣品牌的電子設備,駕駛同樣標志的轎車……就文化的傳播而言,信息技術的不斷升級和現(xiàn)代傳媒業(yè)的迅速擴張,已經把世界各地連成了一體,大家在不同地點、不同環(huán)境下,卻在同一個互聯(lián)網上傳遞著信息,在同一場大型國際活動直播中觀賞比賽,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、剛剛閉幕的廣州亞運會,都讓我們對這些有了最真切的感受。這種全球化的社會生活為當今的作家提供著最鮮活的生活信息,展示著最廣闊的生活畫面,表現(xiàn)出絢麗多姿的生活色彩……當然,這些還只是表層的全球化社會生活現(xiàn)象,作家、藝術家只需注意瀏覽,或悉心觀察即可感受得到其中的氛圍。
往深一層看,全球化已經將世界不同國家、不同宗族、不同信仰、不同膚色的人扭綁到了一個巨大無比的社會舞臺上。在這個舞臺上不只有和平、笑臉、寬容和手拉手、親如一家人,還有航空母艦、核潛艇、巡航導彈、戰(zhàn)爭的火藥味,還有環(huán)境污染、人權大棒、種族歧視.、海盜猖撅、恐怖主義等等。在這些極端現(xiàn)象的背后,實際上暗藏著國與國經濟實力奪。這些因素將當今的世界舞臺攪和得動蕩,沖擊著世界大舞臺上的每一個人的神經,讓人人揪心和擔憂。而要化解這些矛盾,既要對話與交流,又要不斷增強自身實力;既要靠各國政治家的智慧進行協(xié)調處理,更需要世界各國人民和平正義呼聲的干預。這個聯(lián)系越,來越緊密而又復雜多變的世界,為各國的思想家和作家們提供著更為豐富、深刻的社會生活資源,需要每一位有心智的思想家、作家去關注、去思考、去挖掘,從世界故治、經濟、歷史、文化、自然、藝術、宗教等各個領域去反思。
創(chuàng)新是中國文學融入世界的必由之路
全球化的時代張力,為當代漢語寫作具有世界性意義提供了可能和機遇,而要使中國文學自覺地融人世界,就必須以世界眼光來不斷創(chuàng)新民族文學。
首先,要不斷創(chuàng)新民族文學觀念。文學觀念是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文學發(fā)展的核心思想和理念,包括對文學本質、文學功能的認識,也包括對文學與社會、文學與生活、文學與讀者等關系的理解。文學觀念的創(chuàng)新,直接影響著一個時代的文學能否繁榮,能否創(chuàng)出新績,能否在文學發(fā)展的長河中占有一席之地。當然,文學觀念有其時代的特性,受到時代主流思想的影響。我們今天處在一個創(chuàng)新的時代,在國家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指引下,科學技術在創(chuàng)新,物質產品在創(chuàng)新,文化產業(yè)在創(chuàng)新,作為民族精神象征的文學更需要創(chuàng)新。而要創(chuàng)新文學觀念,就要放開眼光,善于接受和吸納世界多元文化的思想營養(yǎng),善于學習并掌握世界各國一切有益于人類文明進步的新知識,善于洞察和把握世界各種新變化、新信息,以此來豐富我們的民族文學觀念,為民族文學思想增添新質。
其次,要不斷促進民族文學自覺自信。我們有悠久的民族文學傳統(tǒng),流淌了數(shù)千年的民族文學之河,為我們國家和民族歷代的發(fā)展進步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養(yǎng)料。但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,要使民族文學之河長流不衰,就要不斷地進行疏浚,不斷地吸納活水,不斷地灌注新流。特別是在今天這個開放的世界,民族文學要不斷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,就必須不斷促進民族文學自覺自信。作為一個泱泱大國,一個文化傳統(tǒng)豐厚的大國,在整個人類相互交流、相互融合的今天,我們有信心,也有能力站在世界文學發(fā)展前列,以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才干,立于世界文學之林。
第三,要不斷創(chuàng)造民族文學新形式。一個民族文學的創(chuàng)新,往往是以文學新樣式的誕生為標志的。同時文學形式的創(chuàng)新,更離不開對一個時代新生活、新思想、新情感的認識和把握。文學發(fā)展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,形式的創(chuàng)新和思想內容的鮮活從來都是不可偏廢的。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,整個人類的生活觀念、生活方式都在發(fā)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,尤其是人類的精神生活對新思想和新形式的要求越來越高。民族文學要融人世界,就必須善于用新的手段、新的形式,表現(xiàn)人類新的生活、新的思想、新的情感。因此,創(chuàng)新就是我們今天這個時代的主流,創(chuàng)新民族文學是中國文學融人世界的必由之路。
(轉自互聯(lián)網)
Copyright @ 2004-2019 0437.com All Right Reserved @遼源信息港|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| 中國互聯(lián)網聯(lián)合辟謠平臺 | 吉ICP備13002594號